英皇娱乐

首页/ 政务公开 /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/ 营商环境 / 正文

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快速投产

——我市扎实开展“标准地”改革工作

记者 姚二曼

时至寒冬,位于渭南高新区的中粮粮谷渭南新建90万吨/年小麦加工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。

“2022年12月底摘牌拿地,2023年3月开工建设,目前已完成工程总体的一半。”1月5日,项目部副经理高永表示,整个项目建设速度非常快,由于是“标准地”出让,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,而且相关部门提前介入服务,大大提高了效率,节约了投资成本。

“标准地”是指对新建工业项目在先行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,设定各项控制指标,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、通电、通路等基本条件的国有建设用地。

“‘标准地’提出的初衷,就在于优化区域营商环境,致力于简化投资手续,推动快速投产。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吕盼介绍,这个项目总占地155.83亩,其中的75亩之前由另外一家公司所持有,但该公司因战略调整未能按期投资建设,造成土地闲置。2022年11月,依法收回使用权后,采用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出让方式公开出让,同年12月,由中粮面业(陕西)有限公司依法竞拍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,并与渭南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《渭南高新区“标准地”投资协议》,约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≥300万元/亩、税收≥4.5万元/亩等。

“这种带相关指标的出让方式,不仅成功盘活了闲置低效用地,提高了土地产值,也能更好地引进一些高质量企业,有效推进地方经济发展。”吕盼说。

中粮粮谷渭南新建90万吨/年小麦加工项目的成功落户,是我市“标准地”改革的一个缩影。
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“放管服”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,积极探索和完善国有土地资源要素化配置,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“标准地”改革工作要求,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,市级相关部门、各县(市、区)政府及各省级以上开发区配合开展,渭南高新区先行开展试点改革探索工作。

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,在研究学习中省相关政策文件的同时赴西安市学习了有关经验做法。针对我市工业基础薄弱,各县(市、区)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实际,指导各县(市、区)政府、管委会及所辖省级以上开发区均按照省市工作方案要求,结合各自实际明确“标准地”共性指标,即由亩均固投、亩均税收、亩均产值、用地标准、容积率等指标构成,在此基础上按照工业门类可增加个性指标,积极探索推进“标准地”改革工作。同时,还在渭南高新区积极试点探索开展“标准地+带方案”出让,此举实现了“交地发三证(不动产权证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)”,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,为企业早开工、早收益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据了解,去年以来,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共出让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22宗2272.67亩,保障了多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。

“标准地”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,推进了土地要素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工业项目快速落地,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,也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更大空间。